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一

浩然的人生筆記

孟伯伯是幾年前我在銀髮族教電腦時候的學生,80多歲了學起電腦來一點都不含糊,從他密密麻麻的筆記本就可以看出他有多認真,相片掃瞄、做PhotoStory、DVD轉影音檔、燒DVD、自製CD封面,沒一樣難得倒他,這一兩年他比較少出門,在家修身養性,今天中午我去他家幫他修電腦,無意中看見他客廳的一幅書法作品,他客氣地說是他亂寫的,可是我覺得是一篇難得的好文章,特別徵得他的同意與大家分享:

登泰山之高 涉峽谷之險 旅北海之遙
臨深履薄 櫛風沐雨 歷經苦難 備嘗艱辛
時序似流水 世事如雲烟 人生若幻夢
韶光易逝 歲月不在 往者已也 夫復何求
物換星移 時異勢易 天道無常 世態炎涼
揚名立萬立 莫如 進德 積福 養性 修身
不汲汲於富貴 不戚戚於貧窮
出世但食人間烟火 入世避談塵俗是非
覺千秋為一瞬 渺滄海於粒栗
與人為善 與世無爭
不忮不求 無悔無怨

癸未夏於西城
浩然孟承軻書


註:孟伯伯字浩然,西城為西雅圖。

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隨筆

寫來寫去 有寫等於沒寫
 說你沒寫 有字在那
 說你有寫 其意在那

看來看去 有看等於沒看
 說我沒看 眼過痕留
 說我有看 心跡難覓

蒙的人依舊是蒙
 找書學修辭 挖題材 找靈感

懂的人本來就懂
 提筆第一字 隨 而已
 隨風 隨雨 隨大地
 隨心 隨性 隨自己

啊 隨筆之意啦

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

給15萬人百萬年薪的工作機會

這個月初我回台灣一個星期,除了公司排定的行程,我還利用空閒時間跟幾個許久不見的好朋友聚聚,在聚會當中我提到一個想法,所有的人都一致贊同這是一個好點子,我這裡指的所有人其中有:大學教授、曾任公職的主管、企業經理、高級工程師、一般的上班族、媽媽、學生,甚至連載我到機場的司機也聽得懂這個點子,激動的祝我這個計劃能成功,如果所有人都覺得這會對社會有益,那我就義無反顧了。

國家勝出的條件是工作

首先我想提兩個重點:
1)工作是人最大的資產。不是房子、車子或股票,沒有了工作你什麼都沒了。
2)能為國民創造最多最穩定工作機會的國家,將在這波經濟風暴中勝出。

其實就是"工作"兩個字,我不是經濟學家,也沒有研究資料去證明這點,但是沒有人不同意這個論點。

15萬個百萬年薪工作機會

點子是從之前的部落格文章 從 Amazon Kindle 看價值創造的過程 衍生而來的,數位出版的全球產值達到430B美金,你可能不知道那是多少錢,那約是微軟全球營收的七倍,如果你還是沒有概念,讓我來做做簡單的算數:

只要搶到1%的市場=43億美金=1千五百億台幣

1千五百億台幣=15萬個百萬年薪族

這還只是假設這群人拿了錢不做任何消費,想想如果你的月薪10萬,那日子真的就很好過了,這內需的龐大消費力自然不在話下。

先給五千個工作機會

我覺得擴大內需的第一步應該要製造"工作機會",而最好的工作不外乎綠色環保科技產業,所以我想建議政府:

"找五千個人把中央圖書館裡10萬冊沒有版權爭議的書電子化。"

這馬上創造教育訓練習的內需,有人要學打字,學排版,學美工,學電子出版...這個投資案穩賺不賠的。

鼓勵電子書閲讀器產業

有了10萬本電子書,文化創意產業就有了活水,電子書閱讀器就有了需求,這時我建議政府:

"讓有意買電子書的人能以低價取得,政府來吸收成本"

這又是個穩賺不賠的交易,首先電子書閱讀器只能用來看書,不能上網也不能打電動,培養一群愛看書的人即使沒有優點也不會有什麼壞處。再者電子書閱讀器的需求可以讓台灣進而設計出更新更好的設備與技術,將來還可以應用這些技術做出更好的產品來外銷。

想想看如果從台東圖書館就可以直接連線到中央圖書館找書,想看的書就直接下載電子書到桌上型閱讀器,那有多方便,而且那種設備將來還可以賣到世界各地的圖書館,保證接單接到手軟。

水到渠成的文創產業

接下來大家可以想像這個注入活水的文化創意產業了,讀書的人多了,作家就多,藝術家就多;生活水準提昇了,很多事推動就容易多了,我想給大家留個想像的空間。

可能嗎?

我已經讓10個人同意了,接下來我請讀到這篇文章的人,如果你同意這是政府應該推動的事,請告訴另外10個人,最壞的結果是全民都知,惟獨政府不知,如果事情到那樣的地步的話,我只能說台灣的民主真的很特別。

2009年4月10日 星期五

葉子的聲音

愚人節那天晚上在葉子茶館,大家聊得很開心,時間一下子就到了11點,要不是子賢家人關心的電話,我們還不知道要聊到幾點。由於每個人都把最真誠的一面流露出來,談話以後覺得能量大增,可是卻記不起來說了些什麼,或許這些內心的聲音不著橫痕跡地跨過意識而直達潛意識了吧?難怪等淑芳姐回過神來才想到,啊忘了Twitter!

星期四晚上利用吃飯前的空檔逛了誠品,一本書跳到我眼前:信念的力量,我生平第一次到101旁的這家誠品,隨手取來的第一本書,不是暢銷書,可是在30秒內我就決定買下,怎麼這麼巧?昨天才想跟同學們分享的東西,書裡面都已經整理好了。

是環境,笨蛋!

大多數人遇到我都很好奇,為什麼我總是想得出不一樣的東西?為什麼我看得到別人看不到的事情?年輕人想從我身上找到一點蛛絲馬跡,希望引導他們走向成功的路,所以男生們會問我從那裡畢業,怎麼會到微軟工作的?女生會問我怎麼認識我太太的?我當然也就毫不隱瞞的用風趣的口吻一一告訴他們,可是我清楚得很這些故事對他們一點用也沒有,就好像書店裡名人的成功錄一樣,再多再細地描述成功的路徑並沒有辦法產生另一個比爾蓋茲,直到看到信念的力量第二章的標題,給了我當頭棒喝,對啦,是環境!

聰明的學生

記得以前在唸研究所的時候,由於台科大當時的學生很多都是在社會上做過事的回鍋進修,所以大家一遇到數學理論相關的科目都很頭痛,如果每個人分別去讀不僅要花很多時間,過關的機會也不大,所以大家一起合作,每個人分配幾題,懂了以後再輪流教大家,考試的時候再浱跟老師熟的同學去探探口風,找一下重點,結果期末大家都高分Pass。

書中以新生物學的研究驗證了我一直深信的力量:

環境,沒有環境,自己創造環境,
自己無力創造環境,結合眾人的力量來創造環境,
即使還是失敗,你的心境也不一樣了。

(況且我不認為那是失敗,只是累積的能量還不夠罷了)

信念的力量 書中提到的另一個重要概念是:

防衛與成長不可能同時以最佳狀態運作
"雖然你可以在壓力下存活,但是會嚴重折損你的生命力。要活得生氣勃勃,必須積極尋求愉悅充實、充滿愛的人生,才能刺激生長過程。"這是從書上摘錄的,簡單的說,當你在一個充滿敵意的環境中,你的神經緊繃,要防範別人的放箭就已經消耗太多精力了,怎麼可能有成長的空間或產生創意?所以每當有人用確定的口吻跟我說"我們要用軍事化的方式來管理創意",我就會半開玩笑的回答:"哦,那祝你好運!"

從以上的三點:環境,互利的合作,成長的條件。我歸納出營造年輕人成長空間的三個原則:

1我已經擁有快樂的條件
"你一定要快樂"這是我喜歡跟學生們分享的一句話,如果大家露出疑惑的表情,我會再補一句"如果不快樂也要假裝快樂",這時大概所有人都會笑了,如果沒有的話再加一句"因為假裝快樂所以弄假成真,到最後也會快樂,因為快樂沒壞處而且不用花錢"說到這裡所有人就懂了!你要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快樂"。

2找到無憂慮的分享同伴
單單靠自己的力量,快樂的持續力不會很久,就像自己單槍匹馬上健身房一樣,意志力再強也比不過朋友的呼喚,所以找到幾個可以"無憂慮"分享的同伴很重要,無憂慮的意思是你可以誠實的跟他/她們分享你的看法而沒有不良後果的,如果你還是個學生這點不難,但隨著年齡的遞增這會變得越困難,不過不是不可能。

分享的用意是讓你自己開始用心去觀察周遭的事物,了解自己的思維模式,進而確認(雖然不是十分)自己的價值觀。在分享的過程中請記得提醒你的朋友要停止你的任何抱怨,我們只做建設性的分享,記住哦!

3一次只解決一個問題
如果你已經有一群朋友,快樂的朋友,你大概已經創造了好的成長環境,過不了多久,你們會開始有熱情去解決大問題,以前想都沒想到的問題,例如:節能環保問題,解決失業率的問題,或其他社會問題...等等。這時要小心社會上所有人給你的答案"不可能",如果你仔細想想,真的是不可能,那是因為你一個人的力量是想不出來的,所以看起來不可能,可是如果你們開始解決第一步要解決的問題,然後第二步...慢慢的這小群人就會有能力去看到"可能性",所以重點是:沒有開始就到不了未來!

回到葉子
那晚在茶館裡的交流,我們談的是"理想",理想的個人、理想的家庭、理想的學校、理想的社會、理想的政府、理想的世界...我們談這一切是因為我們都相信改變是可能發生的,就是這個信念的力量,我希望用一小片葉子的聲音來連接森林裡的每一棵大樹,因為這是 ~~ 你們自己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