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一些年青人談起未來,我發現大家對自己能力的增長都很在意,可是卻不是很清楚要往那個方向去努力。從丁型人的思維方向來看,要「一門深入」不難,只是「選那一門?」是個問題,如果不知道如何選擇,那不如反過來看,學會放棄也可以,只是放棄也是個大學問啊!特別是對字典裡沒有「放棄」的這一代年青人來說,到最後就變成:什麼都想要,卻什麼都要不到!
喜歡不等於興趣
我經常喜歡問小朋友一個問題:「你對什麼有興趣?」經常得到的答案是:「我喜歡。。。」把喜歡跟興趣混為一談是大家最常犯的錯誤,沒錯!喜歡的東西要轉成興趣比較容易,可是大部份的人喜歡一件事只是享受對那件事的幻想,真正深入的時候就不喜歡了,比如說:彈吉他,哇!自彈自唱好帥,好出風頭:這是還沒開始學之前的想像,所以我喜歡彈吉他,等去上了課開始練習的時候,手練到長繭,還可以忍受,可是練了幾個月都沒有進步的時候呢?「我覺得自己沒有天分」「我沒有興趣了!」聽起來很熟悉吧。
興趣是以知識為基礎的
彈吉他的例子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我幫你分析一下,當有一件事情讓你想去學,表示你的好奇心已經累積到某個程度,到你必需要去滿足這個好奇心了,非常好!好奇心是興趣的開端,然後開始去滿足這個好奇心,你可能去朋友那裡偷學,去買書自學或去報名上班跟老師學,不管那一種,你開始了解更多吉他的知識,你會知道吉他發聲的結構基礎,你要學會讀譜,指法。。。這些知識滿足了你起初的好奇心,可是會引你進入更深一層的好奇心,知道的越多會有越多的疑問,然後你會碰到瓶頸。
時間與能力
這個滿足好奇心的過程就是知識累積的過程,它會讓你有成就感,讓你入迷,接著考驗會跟著來:
考驗一:沒時間
隨著你排山倒海而來的好奇心,要滿足他們,要花不少的時間,可是即使你再怎麼努力的增進工作效率,你還是會遇到要準備考試,要打工賺錢,要陪男or女朋友,要跟好友去打屁的時間,你會開始質疑:值得花這麼多時間在這上面嗎?我以後的工作又用不上,這又沒辦法幫我賺到錢(如果你有經濟的壓力)。
考驗二:能力不足
有時候不是時間的問題,是能力不足的關係,因為平常時沒有閱讀的習慣所以書看不懂,因為以前沒學過樂理,所以譜看不太懂,或是嬌生慣養手指不夠力,有些東西必需要讀原文書,而你英文不好的話。。。如果你沒辦法克服這些能力的限制,你會以為是自己沒有天分而放棄,其實誰天生就會這些東西呢?
從培養興趣開始累積實力
從我的經驗來看,程式寫不好,多半是英文不好加上數學不夠強,英文不好你的變數與函數命名就詞不達意,整個程式的可讀性就下降,當然沒辦法進步,數學不夠強,一個可以用簡單公式處理的程式,你非得要用 if else if ... 加上 loop 就變得不倫不類。所以想要精進,就必需要從培養興趣開始,在滿足好奇心的過程當中增加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面臨瓶頸時,不要在意喜不喜歡,專注在要達到的目標上,畢竟要具備別人所不會的能力很多時候你要做不喜歡的事才可以。
放棄的智慧
面對未來,我建議大家去思考在培養興趣的過程中所牽涉到的知識與能力層面,不要太在意能不能賺到錢,或喜不喜歡,如果遇到瓶頸走不下去決定放棄的時候,一定要知道自己是那裡不足,時間不夠的話可以細水長流,慢慢進步,能力不夠的話可以先停下腳步,等補足以後回頭再來,千萬不要不曉得自己是怎麼開始又怎麼放棄的,那樣的話就是浪費生命了。
0 意見:
張貼留言